讓娃開口需要「難得糊塗」
家長在孩子0-5歲的語言關鍵期能做什麼呢?
家長對寶寶的語言發育需要做到「七分醒三分醉」。
首先家長要對嬰幼兒語言發育進程的各個階段有清醒的認識。
在0-4個月寶寶與人的交流是無意識的,4-9個月就開始有意識,
9-18個月進入單詞階段,18-24個月漸漸可以組詞,
24-36個月就進入早期造句階段了。
「三分醉」則指有時候家長也可以「難得糊塗」一下。
12個月以後的孩子,逐漸進入了語言表達能力發育的關鍵時期,
開始運用除了哭鬧和表情以外的其他方式來表達他們的各種願望和需求,
這時家長在寶寶面前不要表現得太過聰明和善解人意。
我們應該也見過一些會「讀心術」的家長,
低段位的可能需要寶寶「嗯嗯」兩聲才能做出反應,
高段位的往往只需寶寶的一個眼神,就能知道寶寶想幹什麼了。
這樣的家長可能還會還特別苦惱:「孩子總是自顧自的玩,不開口怎麼回事。」
但仔細想想,父母這麼聰明什麼都懂,孩子也確實不需要出聲啊。
所以,醫生建議家長尤其是老一輩帶孩子時,
不要在孩子還沒有做出任何表示前就猜想他們的各種需求,
「是餓了吧」、「肯定是想玩吧」,「是想尿尿了」,
這會使孩子形成不需要任何表達,就能滿足需求的固化模式,
不僅推遲語言表達能力的發育,還可能造成孩子過於有脾氣。
據專家報告總結,因語言發育遲緩到醫院就診的1-3歲嬰幼兒,接
近三分之二有螢幕暴露的歷史,「手機帶娃」這一現在十分普遍的育兒現象不得不引起重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今年發布的指南: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5歲以下兒童須減少坐下來看螢幕、被限制在嬰兒車或座椅上的時間,
保證更高質量的睡眠,並有更多的時間積極活動和玩耍;
0-2歲嬰幼兒,不建議暴露在螢幕前;2-3歲的幼兒每天花在玩手機、
看電視上等螢幕上的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
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不能自己沉浸其中。即使嬰幼兒不直接看電視,
家長看電視或玩手機的時間過長,會減少同孩子的直接交流和接觸。電視每開1個小時,
孩子從大人那裡聽到的詞彙量將減少500-1000個。
2歲前的嬰兒如果看太多電視,不僅會導致語言表達能力遲緩,
還會對認知產生長期影響,所以2歲前的螢幕早教是無意義的。
孩子早期教育最好的方式是多與家長進行積極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