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攝取不均衡是影響癌症病患術後復原的因素之一,營養不良容易導致免疫力降低、感染率增加、以及患者對於放療和化療的耐受性變差,因此營養均衡攝取對於癌症病患相當重要。
充份的營養攝取可修復因癌症治療而受損的身體組織,促進新組織的生長,並增加身體對各種治療的接受能力及預防感染的抵抗力,同時也能減輕治療後副作用及併發症的產生,然而,攝取充分的營養,也可避免患者體重減輕過多,幫助患者更快恢復體力。
對成人而言,以化療藥物治療期間,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1.5公克的蛋白質以及35大卡的熱量,患者可以依個人的理想體重及活動程度去計算每日所需的熱量及蛋白質。攝取均衡的飲食,並且盡量涵蓋所有四大類食物中必需的營養成分。
針對癌症患者的飲食策略規劃,可參考下列營養原則:
1.通常患者在放療或化療結束後,抵抗力較弱,此時建議攝取熟食,以免造成腸胃方面感染,並維持飲食均衡及適量補充維生素。
2.飲食以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並隨時留意口腔清潔。進食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可適時變化烹調方法,但切記避免辛辣、煎、炸、烤、燻、醃等料理,患者進食宜細嚼慢嚥,以增加食慾及促進腸胃消化。
3.治療期間,病患可能會因治療過程而影響胃口,建議可以選擇高蛋白飲食、熱量高的食物,可以吃少量食物,就有足夠的營養。也可以改變進食的時間、氣氛或環境來增加食慾。
4.病患於用餐前一小時建議可適度進行5至10分鐘的輕度運動(例如:散步),以增加用餐食慾。
5.儘量遠離廚房,避免煮食所產生的氣味引發噁心和嘔吐症狀產生。
6.患者若在沒有刻意減重的情況下,一個月內體重下降超過5%,可能會影響治療成效以及存活率,此時患者可依個人營養狀況及病情選擇適當的營養產品,並諮詢營養師提供正確的營養資訊,進行食材的選擇。
癌症患者所需營養素,說明如下:
(一)蛋白質
蛋白質是成長、修補身體組織及保持免疫系統健康的必須營養素。癌症病人在手術、化療藥物治療或是放射線治療後,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來修補身體組織和避免感染。良好的蛋白質來源,應以脂肪量低的食物為主,像是豆製品、魚、瘦肉(牛、羊、豬、雞)、奶製品和蛋。
(二)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身體所需的熱量大部分來自於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碳水化合物包括麵包、麵食、穀類和豆類等主食,脂肪的來源有奶油、植物油、堅果(如花生、核桃、杏仁)、種籽、肉、魚及家禽的油脂部分。根據衛生署最新的飲食指南中建議,每日的脂肪攝取量應包含一份的堅果類。
(三)維生素和礦物質
維生素和礦物質是成長和發育所須的營養素,可幫助身體充分運用食物中的能量,通常能提供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的均衡飲食,也會有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建議每日應至少攝取3份蔬菜及2份水果。
營養素 |
功能 |
食物來源 |
維生素A |
維護上皮組織的正常型態及功能、增加對癌細胞的抵抗力 |
動物肝臟、蛋、乳製品、綠色及黃色蔬菜水果,如蕃茄、胡蘿蔔、木瓜、南瓜 |
維生素C |
增強防禦系統、加強身體免疫力、維護膠原組織、加速傷口癒合、抵抗感染 |
深綠及黃紅色蔬菜、水果(如青椒、芭樂、柑橘類、蕃昔、高麗菜、奇異果等) |
維生素E |
具有抗氧化作用、消除體內自由基、強化免疫功能 |
穀類、植物油、綠色蔬菜、蛋黃、堅果類、肉及乳製品 |
鋅 |
增加創傷組織的再生能力、影響味覺以及食慾 |
牡蠣、小麥胚芽、燕麥、奶製品、蛋類 |
硒 |
抵抗細胞不受氧化侵襲、增強人體免疫力 |
海鮮、精瘦肉類、蛋類、穀類 |
(四)水分
水分是健康的必備條件,如果沒有飲用足夠的水分,或是有嘔吐、腹瀉的情況,都可能發生脫水的現象。